Đăng ký Đăng nhập

Tài liệu 汉语谐音现象研究

.PDF
50
1
118

Mô tả:

雄王大学 外语系 阮氏秋霞 《汉语谐音现象研究》 大学毕业论文 汉语专业 2018 年于富寿 TRƯỜNG ĐẠI HỌC HÙNG VƯƠNG KHOA NGOẠI NGỮ NGUYỄN THỊ THU HÀ NGHIÊN CỨU HIỆN TƯỢNG HÀI ÂM TRONG TIẾNG HÁN KHOÁ LUẬN TỐT NGHIỆP Chuyên ngành: Ngôn ngữ Trung Quốc NGƯỜI HƯỚNG DẪN : ThS. NGUYỄN THỊ NGỌC DUNG Ph Th 8 1 目录 致谢.................................................................................................................................. 摘要................................................................................................................................... 前言 ............................................................................................................................... 1 1.选题的理由 ................................................................................................................1 2. 研究背景 ...................................................................................................................1 3.研究对象与范围 ........................................................................................................2 4.研究的目的 ................................................................................................................2 5.研究的方法 ................................................................................................................3 6. 论文结构 ...................................................................................................................3 正文 ............................................................................................................................... 4 第一章:汉语谐音的概括 ........................................................................................... 4 1.1. 谐音现象的定义 ....................................................................................................4 1.2.汉语谐音现象的形成基础 .....................................................................................5 1.2.1. 同音词、同音字是谐音现象产生的语音基础 .................................................5 1.2.2.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谐音现象产生的心里活动基础 .........................................5 1.2.3.方言之间的语音差异是产生谐音现象的可能条件 ..........................................6 1.3.汉语谐音的特性 ..................................................................................................7 1.3.1.民族性 ..................................................................................................................7 1.3.2.时代性 ..................................................................................................................9 1.3.3.地域性 ................................................................................................................10 1.4.汉语谐音的分类 ...................................................................................................11 1.4.1.谐音的功能分类 ................................................................................................ 11 2 1.4.2.谐音的文化分类 ................................................................................................ 13 1.4.3.谐音的性质分类 ................................................................................................ 15 1.4.4.同音谐音与近音谐音 ........................................................................................15 小结 ............................................................................................................................. 16 第二章:丰富多彩的谐音现象 ................................................................................. 18 2.1.诗歌中的谐音现象 ............................................................................................... 18 2.2.小说中的谐音现象 ............................................................................................... 18 2.3.新闻中的谐音现象 ............................................................................................... 20 2.4.歇后语中的谐音现象 ........................................................................................... 21 2.5. 网络语言中的谐音现象 ......................................................................................23 2.6.对联中的谐音现象 ............................................................................................... 27 2.7. 笑话小品中的谐音现象 ......................................................................................28 2.8. 广告中的谐音现象 .............................................................................................. 29 2.9. 名称中的谐音现象 .............................................................................................. 31 2.10.民风、民俗中的谐音现象 .................................................................................32 2.10.1. 吉祥的谐音崇拜 ............................................................................................. 32 2.10.2. 不吉利的谐音避讳 .........................................................................................33 小结 ............................................................................................................................. 35 第三章:汉越语谐音对比初探 ................................................................................. 36 3.1. 越南语谐音概括 ..................................................................................................36 3.1.1. 越南语谐音现象的概念及分类 .......................................................................36 3.1.2. 越南语谐音的特性 ........................................................................................... 37 3.2. 汉语与越南语谐音现象的异同 ..........................................................................38 3.2.1. 共同点: ...........................................................................................................38 3 3.2.2. 不同点 ...............................................................................................................41 小结 ............................................................................................................................. 42 C.结语 ......................................................................................................................... 43 参考文献 ..................................................................................................................... 44 1 前言 1.选题的理由 谐音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语言现象。它存在于世界上各种语言之内,但汉语 里谐音是最为普遍。中国人无论在日常生活中的口头用语还是在书面表达方式 都特别喜欢利用发音相同、相近的谐音字词巧妙表达自己的意思。谐音的运用 不仅能委婉地传递出说话人的思想、感情而还能在具体情况下达到讽刺、幽默 等讲话效果。从中国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谐音存在的踪影,这说明中国 人多么厚爱这种语言现象。在谐音特点的基础上,人们创造出许多像绕口令、字 画、歇后语、谜语、笑话、谐音数字等语言产品。 对于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来说,即使能明白汉语的词汇意义、语言结构,也 不一定能明白为什么在湖南湘潭,男女定亲之后,每逢节日和岳父母的生日, 男方要提礼物到女方家,礼物中必不可少的是一条鲤鱼,取其谐音―礼‖,―知书 达礼‖的意思。或是在中国的年画中常会看到鹿,就是取―鹿‖与―禄‖的谐音来讨 个吉利。 通过掌握谐音文化了解中国文化是又有趣又新鲜的途径。总之来说,笔者 希望以谐音为媒介来辅助汉语语音、汉字、词汇、文化教学,提高学习者的学习 兴趣。同时轻松化汉语教与学过程,让大家都能轻轻松松地把汉语学到家。 因上诉几个理由,笔者决定以《汉语谐音现象研究》作为毕业论文的题目。 2. 研究背景 关于谐音研究的论文最早出现于 80 年代,在陈燎《须有一本谐音词典》 和金慧萍《谐音与汉语辞格》中都指出了谐音与汉语修辞的密切关系,谐音现 象己经不是个别的、偶然的、杂乱的现象,它已广泛渗入到飞白、仿拟、拈连、 镶嵌、对偶、曲解等修辞辞格中。赵金铭先生于 1987 年发表的《谐音与文化》 可以说是对谐音现象的首次分类系统阐述,就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他把谐音分为 9 项:言谈中的谐音,诙谐语中的谐音,民风-民俗及绘画中的谐音,地名-姓名中 2 的谐音,音译外来词中的谐音,跟汉语方言有关的谐音,诗歌-歇后语中的谐音, 误听中的谐音和禁忌语中的谐音。杨庆蕙《从表达上看谐音》开始研究语言表 达中的谐音现象,梅立崇的《汉语中的谐音双关以及由谐音造成的忌讳和避讳》 着重研究了谐音中的避讳语现象,这大体上都是从具体语用角度来分析谐音的。 90 年代谐音的研究开展得更广泛,论文数量增多。 尽管有一部分学者对谐音进行研究了,但是他们的研究还没充分地指出丰 富多彩的谐音现象。在越南,谐音现象的研究并不多见,而且他们主要对谐音 分类深刻地研究。 3.研究对象与范围 研究对象:本文以汉语谐音为研究对象。在许多谐音现象之中,笔者针对 以下十个现象进行研究:诗歌中的谐音现象、小说中的谐音现象、新闻中的谐 音现象、歇后语中的谐音现象、网络中的谐音现象、对联中的谐音现象、笑话 中的谐音现象、广告中的谐音现象、名称中的谐音现象和民风民俗中的谐音现 象。 研究范围:研究范围围绕汉语的谐音类别、特性和各样谐音现象。 4.研究的目的 本文通过分析汉语谐音的内部结构规律,形成发展原因及其特性来传递文 化信息,并且深刻地研究文化中的汉语谐音现象,为学习汉语者提供有关汉语 谐音现象的理论知识,以求共同探讨。帮他们深入了解谐音现象中的民族文化 内涵,与中国人交际时能够熟练运用谐音以便添加感情色彩意义。最终力争通 过这篇论文为越南的汉语教学提供一份参考资料。 3 5.研究的方法 本文研究的方法为: (1)研究理论方法:研究谐音理论基础。 (2)收集参考资料:寻找跟谐音有关的内容。 (3)分类、归纳方法:经过研究理论和参考文献进行分类谐音。 (4)采取分析、综合法来概括有关谐音现象知识。 (5)对比法:采取对比法,对汉越谐音进行对比,指出两者的异同。 6. 论文结构 本论文包括前言、正文、结语、参考文献,其中正文部分共有三章: 第一章:汉语谐音概况 第二章:丰富多彩的谐音现象 第三章:汉越谐音对比初探 4 正文 第一章:汉语谐音的概括 1.1. 谐音现象的定义 什么是谐音?无论是张静、郑远汉的《修辞学教程》、王希杰的《汉语修 辞学》、汪如东的《汉语方言修辞学》等专著,还是《现代汉语词典》、《修 辞学词典》一类的工具书,都有所论及。然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术界 目前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对某一事物的本质特征或某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 确切说明,是巩固人们认识成果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根本上 探讨一下究竟什么是谐音。 据李世之的《试论汉语中的谐音字》所载:“谐音是运用字词之间的音相 同或相近,即相谐的关系,来表达思想的一种语言现象 ”,又如胡光美的论文 《汉语谐音现象研究》所载:“从语言应用角度来看,它是属于修辞方面的语音 应用,具有特殊的构成方式,是语言表达者为提高表达效果进而有效地传递信 息, 表达感情的一种修辞方法,在汉语辞格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汉语的谐音巧 妙地 应用了读音相同而字形、字义不同的汉字,表达了耐人寻味的意思。 我们经常看到在中国,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 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 ―福‖字倒过来贴,为什么呢?因为―倒‖和―到‖是同音节,表示―幸福已到‖、―福 气已到‖。或是我们常常看到带―8‖的电话号码或者车牌价格颇高,这是因为―8‖ 谐―发‖之音,迎合了汉族人的求富厌穷心里。本来,―4‖是一个很平常的数字, 但是由于―4‖谐―死‖之音,而被人们列为不吉利的数字,遭受了避忌。若去探视 病人,送苹果和梨,可收到很好的效果,―苹梨‖谐音―病离‖。相爱的男女双方不 分吃一个梨,意思为不分离(不分梨)。的确,众所周知,谐音不是汉语独有 的现象, 世界上大多数语言中都有这种表达,而唯有汉语将谐音发挥得淋漓尽 致。谐音已经超过了语言,在一些非语言领域发行,散发出汉语独特的气息。 可以这样说,谐音艺术渗透着汉民族的智慧,谐音艺术彰显着汉文化的特质。 5 正如萨丕尔所说:―每一种语言本身都是一种集体的表达艺术‖。谐音在汉语、汉 文化中也称得上是一种艺术,它不仅仅属于汉语语言现象,而还是一种文化现 象。 1.2.汉语谐音现象的形成基础 1.2.1. 同音词、同音字是谐音现象产生的语音基础 汉语是以音节记录语言的,汉语、汉字特殊的音、义、形的关系,使谐音 成为了一种语言现象。汉语的词多是单音节和双音节的,词和词形式的区别实 际是表现在音节的区别上。普通话有 21 个声母,39 个韵母,根据声韵拼合规律 可以拼成的音节大约只有 400 多个。400 个音节加上四声的区别,也不过 1200 来个。这 1200 来个音节就是汉语所有词汇的语言材料。显而易见,一个音节的 多次使用即同音就是无法避免的。《新华字典》收单字只有 10000 个左右 (1998 年版),其中也有许多是同音的。如 gōng 这个音节就有―公、工、功、 宫、攻、弓‖等汉字。汉字绝大多数可以单个地用来做一个词,因此同音词自然 就相当多了。就是复音词也很可能同音,用上面的一些字组成复音词,就有―公 式‖、―宫室‖、―公示‖、―共事―‖、―攻势‖等同音节。在《新华字典》里,b 声母 的 63 个音节中,55 个有同音字;c 字母的 110 个音节里,92 个有同音字。 1.2.2.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谐音现象产生的心里活动基础 ―说凶即凶‖、―说祸即祸‖这种自古以来将语言看做具有魔力的思想意识在 汉文化中根深蒂固。中国人的先人认为语言中的部分词本身就具有赐福和降祸 的神力。因此,人们总是希望能借助语言与神奇的自然交流沟通,从而得福辟 祸。实际上,语言本事人们用来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 伴随劳动而创造出来,并不具有什么神秘的性质。从符号学角度来讲,语言的 本质不过是一种符号,是一定的语音形式和一定的语义内容的结合体,语言 (词)和事物是两回事,它们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存在什么超人的力量。 但在对语言不知为何物的遥远的古代,语言被赋予了超人的神秘力量,人们迷 信语言是有一种超常的魔力,能给人带来多种祸福,以至将语言所代表的事物 和语言本身划上了符号。如结婚请吃喜糖,糖是甜的,取甜之音,象征夫妻生 6 活甜蜜;馈赠礼品送石榴,石榴多子儿,子儿谐儿子之―子‖,取其多子之义,祝 愿对方多生儿子;两个人不分吃一个梨,―梨‖谐音―离‖,表示两个人永远不分离。 正是通过这种联想的系列过程才形成词语间的意义上的关联。 语言作为人类交际工具,一方面遵守着约定俗称的规律,另一方面对语言 做出某一种变异和更新,追求时尚,追求新颖的心里,使人人们在使用语言上 勇于大胆创新,甚至于标新立异。这一点在词汇方面的主要表现便是改变旧词, 另创新词。交际双方在运用语言时,往往有意冷落语言里固有的、业已使用惯 熟的词形,而有意运用出现不久的新词形或另创新词。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 谐音词大量增加。―表演‖、―展示‖的英语单词是―show‖,于是人们谐音创造了 ―秀‖一词来代替―表演‖、―展示‖。时尚所及,出现了―秀‖族词汇,如―服装秀‖、 ― 真人秀‖等词频繁出现,相对来说―表演‖、―展示‖二词使用得少了。―email‖是 中文―电子邮件‖的英文,现在前者似乎成了通用说法,后者使用频率明显降低。 像―卡通‖(cartoon)与―动画‖,―迷你裙‖(mini - skirt)与―超短裙‖,―酷‖(cool) 与―有个性‖― 粉丝‖(fans)与―迷‖等都是人们追求陌生化语言形式的产物。 1.2.3.方言之间的语音差异是产生谐音现象的可能条件 汉语方面的差别,尤其是语音上的巨大差异为谐音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条件。 众所周知,人口众多的汉民族分布在广大的地域上,经过漫长岁月的人民迁徒, 民族融合,时至今日,因为地理的阻碍,形成了七大方言区。语言上互不相同, 使得有些地方的方言往往是其他地方的人难以听懂的。因此在交往越来越频繁 的今天,语言交际中因方言之间的语音差异造成的谐音现象也是多姿多彩。就 谐音禁忌而言,在广东、香港等粤方言区,饭店、酒家的伙计最忌当天开店后 的首客选用―炒饭‖。因为―炒‖在当地方言里是解雇的意思,俗称―炒鱿鱼‖,开炉 闻―炒‖声,被认为不吉利。店员不准在店内看书,因为―书‖与―输‖同音,老板图 的是一本万利,岂能―输‖?所以避忌。―舌‖字在四川方言里与―折‖谐音,在广东 话里与―蚀‖谐音,就商家而言,都视为不吉利,因为它意味着破产,蚀本,于是 ―牛舌‖、―猪舌‖等在四川话中叫做―牛招财‖、―猪招财‖,在广东话中叫做―牛利‖、 ―猪利‖。同样在广州一带,由于方言―空‖与―凶‖同音,所以人们把―空屋招租‖改 7 成―吉屋招租‖;河南驻马店一带有一座山叫做―确山‖,―确‖字在方言 中有 ―坑‖― 骗‖― 糟糕‖等意思,因此,生意人都忌讳称其为―确山‖,而要改成为―顺 山‖,以求吉祥,避免破财。可见不同方言之间的交流也会造成谐音现象。 1.3.汉语谐音的特性 每一种语言现象都是根植于特定的环境中并反映这一民族或地域的文化的, 因此它也必然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征汉语谐音现象是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 的文化土壤中的,因此就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征。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辽 阔的地域,是一个多民族混合的国家,因此,不同的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 之间在语言文化上也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这在谐音现象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所以谐音现象也必然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 1.3.1.民族性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 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4) 民族性也可称为特殊性,―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是语言的管轨‖邢福义。 一个民族的文化可以在一个民族的语言中折射出来,谐音也不例外,其背后潜 藏着深厚的汉文化。中华民族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长期受儒家正统思 想的统治,形成了汉民族宗法等级森严的伦理观,造就了内敛含蓄、喜吉庆避 凶邪的心态。因此,在谐音现象中我们也容易看到这样的特征。先说求吉利, 避凶邪。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中,―福‖是有其既定内涵的,《尚书.洪政》中对 ―福‖的解释是―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民间习 惯于将其归纳为―福禄寿喜‖包括健康长寿、富庶幸福以及多子多孙等方面。汉语 中的祈福谐音,也叫―口彩‖,多反映这些内容。北方过春节,故意把红―福‖字倒 贴在大门上,取―福到了‖的口彩,因―倒‖与―到‖同音,便构成谐音。古代多以糕 粽赠赴考书生,―糕粽‖谐音―高中‖,便有了祝其―金榜题名‖之意。老人过生日, 多送以猫和蝴蝶为主的题画,因―猫‖谐音―髦‖,―蝶‖谐音―耋‖,取祝福长寿之意。 结婚之时,贺喜者常把红枣、花生、桂圆、莲子、栗子、核桃等干果作为贺礼 送给新婚夫妇以红枣、花生、桂圆谐―早生贵子,莲子和花生谐―连生子‖红枣和 8 栗子谐―早立子‖桂圆谐音―祥贵团圆‖核桃的―核‖谐―和美‖。画五只蝙蝠,表示 ―五福临门‖画三只山羊,表示―三阳开泰‖等等,不一而足。喜爱吉祥的心理渗透 进了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也影响到外来词语的吸收和引进。中国人把 喜爱吉祥的心理同吸收外来文化结合起来,在吸收外来词的时候便出现了―具有中 国 特 色 ‖ 的 翻 译 现 象 。 ―TOEFL‖ , 本 是 英 语 中 ―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的缩写,是一种考试形式,但思维活跃的中国人一经语音联想,去掉 ―L‖ ,它 便 成 了― 托 福‖ , 融 进 寄托 幸 福 之 意。 还 有 ,―Robust‖ 成― 乐 百 氏‖, ―Wonderful‖成―万德福‖,等。福的对立面是灾、邪。汉民族既有祈求吉利的心 理,又有避凶驱邪的心愿。因此―死、完、终、散‖等就成了忌讳语。送结婚礼物 时忌送伞、钟等物,因为―伞‖与―散‖谐音―送钟‖与―送终‖谐音。在结婚时,新娘 上门禁吃瓜类,因为―瓜‖与―寡‖谐音,以免将来做寡妇。和亲友一起吃梨时不能 分吃一个梨,因为―分梨‖谐音―分离‖即使真的要分离,也要来个―折柳相送‖。―柳‖, ―留‖也,人走了,还可留得住心。中国古代由于封建宗法伦理的辖制,自古就非 常重视―名讳‖。《礼记曲礼上》说―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名讳‖主要是对帝王和长辈的名字避讳。对皇帝的避讳谓之―圣讳‖、―国讳‖。例 如,秦始皇名赢政,唐司马贞著《史记索隐》,于《秦楚际月表》―端月‖下注明: ―秦讳正,故云端月也。‖除了―国讳‖,在封建时代,对宗族长辈的名字也要忌讳, 此谓之―私讳‖或―家讳‖。唐朝大诗人李贺因父名晋肃,―晋‖与―进‖同音卜为避讳 ―进‖而不能去考进士。韩愈为此写了《讳辩》,劝李贺去赶考,结果受到士人的 攻击。万一遇到不吉利或不含蓄的事,中国人还可以利用谐音化凶为吉,变俗 为雅。正月是一年之始,在民间最受重视。汉族有视整个正月为新一年年运好 坏兆示的俗见,因而有许多避讳。忌打碎器物,认为打碎了器物,新的一年内 必有凶险,但如果打碎器物时赶紧说一声―岁碎岁碎平安‖,便可逢凶化吉。为求 新求雅,汉族人还往往利用谐音,把原来一些俗陋不堪的地名改得比较文雅。 比如北京从前有个―狗尾巴胡同‖,因―狗尾巴‖不雅且与―高义伯‖谐音,便改为 ―高义伯胡同‖了。再如―阎王庙街‖后改名为―延旺庙街‖,―阎王‖与―延旺‖音近相 谐。厦门有个―棺柴巷‖,后改为―光彩巷‖,―棺柴‖与―光彩‖也基本相谐。民族性 是谐音现象的基本特征,它不仅反映了汉民族的心理,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讲, 9 它还决定了谐音的其他特征,比如时代性和地域性。也可以说其他特性均是民 族性在特定时代、地域背景下的特殊产物。 1.3.2.时代性 时代性亦可称为可变性。语言是活的,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美国语 言学家萨王尔曾说―语言是一个底座……语言也不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脱离 社会流传下来。‖ (8) 所以一定的社会就有一定的语言与之相适应,社会的变更必然 导致语言的更新。这表现在谐音上,便是旧谐音现象的消亡,新谐音现象的产生以 及原有意义的改变。 在解放战争年代,由于蒋介石领导国民党搞民族分裂,搜刮人民,围剿红 军,蒋介石被人们称为―蒋该死‖,国民党被称为―刮民党‖,而中央军就成了―遭 殃军‖。这三组谐音词真实地反映了解放前人们对中央军的同情,对国民党和蒋 介石的憎恨与强烈的不满。不过解放后这些词语就随之消失了。 一直以来,人们都以能出口成章为荣,因为那是博学的象征。随着时代的 进步,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更加丰富的今天,却也有一些年轻人逆潮流而 动,把说脏话当成是个性的张扬。于是有人别出新意谐音―出口成章‖仿造了―出 口成脏‖一词,来讽刺说脏话的不文明人。新的生活方式猛烈冲击着中国传统文 化的深层结构社会生活、时代精神和人们的观念正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 对财富的追求成了许多人共同的目标之一。为此也有一些商家昧着良心赚钱, 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欺骗顾客。于是就有人用―明码标假‖谐音仿―明码标价‖来 揭示这种商业中的欺诈行为。―出口成脏‖、―明码标假‖这两个谐音词的产生事实 上反映了当今社会中不讲文明和诚实的腐败之风,诙谐中透着戏谑和无奈。由 于科技的发展,大量的网络谐音词语应运而生。除了新型网络语言,一些原有 词汇也被搬上了网络,不过它们的意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大虾‖可不是吃的,它 是指网络中的高手,也就是―大侠‖―斑竹‖可不是植物,而是指―版主‖,像这样的 词语有很多,要是没有经验的―菜鸟‖网络新手可真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这些网络词语还可以超越汉字的界限用数字予以表达。―‖520 表示―我爱你‖、 ―530‖表示―我想你‖等等,这些阿拉伯数字,己经融入了汉文化之中。如果说文 10 化的发展是谐音产生变化的外部条件,那汉语语音的变化应该说是谐音变化的 内部机制。古汉语中,语音系统比较复杂,就声调而言,有―平上去入‖,又根据 声母的清浊分阴调、阳调,这样就有了―四声八调‖而到了现代汉语则归并为―阴 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声母、韵母也发生了变化,浊音声母清化,入 声消失,导致同音字大量增加,如―七‖、―凄‖、―欺‖、―缉‖、―戚‖这五个字在中 古音系中语音是不同的,可是到了现代汉语中就成了同音词,可以构成谐音。 于是―七上八下‖成了―欺上扒下‖,―凄凉‖成了―欺良‖相反,因为上古汉语没有舌 上音,故―田、陈‖是同音字,可以构成谐音,现代汉语却不行。上古汉语无轻唇 音,故―闻、微‖可以谐音,现代汉语就不行。可见,谐音的构成也是不断发展和 变化的。 1.3.3.地域性 人口众多的汉民族分布在广大的地域上,由于历史上多次的社会动荡,人 民迁徙,民族融合和地理的阻隔,经过漫长的岁月形成了不同的方言区。各个 方言区在长期共同生活中慢慢形成了具有自己地区明显特征的人文、历史、文 化和风俗。作为语言与文化完美结合的谐音现象,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地域 性的特征。广东话―舌‖与―蚀‖同音,经商者忌讳蚀本,于是改―猪舌‖为―猪月 利‖― 输‖也不是好事,就改―丝瓜‖为―输瓜‖,因为―输‖― 丝‖在粤方言中同音。过 去上海有家餐馆名―四五六‖,人们一读这招牌即会自然往下数到―七‖,上海话 ―七‖与―吃‖同音,一旦悟出此奥妙,人们就会欣然进店品尝。同一事物或行为, 不同地区,因发音不同,其吉凶甚至可以出现相反的情况。苹果之―苹‖在北京话中 与平安之―平‖同音,因此苹果在北京被看成是福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 先生就在其住宅中植了两棵柿树和一棵苹果树,寓意―事事平安‖。但同是苹果在 上海却成了看望病人的忌讳,因为在上海话中―苹果‖与―病故‖同音。台湾风俗中 忌葱,因在台湾方言中―葱‖与―冲‖同音,但老北京在孩子出生时,却有拿葱打小 孩的习俗,并说―一打聪明,一打伶俐‖,这是因为北京话中―葱‖与―聪‖同音的缘 故。另外,由于职业的不同,也有不同的谐音现象。这就是谐音现象地域性另 一方面的表现。在浙江台州石料场里采石料的石工,吃饭不洗碗,只能用抹布 来擦,吃完饭后碗不能倒扣,因为在当地方言中,―洗‖= ―死‖,―洗碗‖=― 死完‖, 11 ― 倒‖= ―倒塌‖,这些对于石工来说都是非常忌讳的词汇。(1) 养蚕有特殊的禁忌。 因亮蚕、僵蚕是病蚕,所以,要忌―亮‖、―僵‖音。―四‖谐音―死‖,此大忌也,所 以,蚕入―四眠‖时称―大眠‖。蚕乱爬不吃食,是得了白肚病的―游蚕‖所以―游‖、 ―逃‖等字皆犯忌,以致连本为驱邪之物的―桃枝‖也要改叫―掌头‖或―涨头‖。这种 忌讳,还可以从浙江民间流传的《蚕花本子》中看到更多―看蚕娘娘顶认真,百 样事情都要改……扫帚改称擂地光,猫儿改作宫家郎,老鼠改称夜明珠,见了 百脚叫娱蛤,小小花蛇叫称梗,豆腐改称为白马肉‖。(10) 1.4.汉语谐音的分类 1.4.1.谐音的功能分类 谐音作为一种修辞手段,除了可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以外,有时还有构词 作用。因此,从功能上看,谐音可以分为修辞性的和构词性的两种情况。 1.4.1.1. 修辞性谐音 修辞性的谐音,即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为主要目的的谐音现象,谐音过程 并不创造新词或新语。利用相同或相近语音成分的再现和联想,能使语言或含 蓄隽永,或幽默风趣,或生动形象,从而巧妙地表达说话人的爱憎感情和褒贬态 度。例如: (1)栾平(奸笑):嘿嘿嘿嘿,好一个胡标!... ...你不是... ... 杨子荣(抢先一步):我不是?是我的不是,还是你的不是?我胡 标够朋友,讲义气!不像你姓栾的,... ...(《智取威虎山》) (2)一富人有余田数亩,租与张三者种,每亩索鸡一只。张三将鸡藏于 背后,田主遂作令哦之声曰:―此田不与张三种。‖张三忙将鸡献出,田主又吟曰: ―不与张三却与谁?‖张三曰:―初问不与我,后问与我,何也?‖田主曰:―初乃 无稽之谈,后乃见机行事也。‖(《笑林广记》) 例(1)中,杨子荣将栾平所说的表示否定的谓语―不是‖接过来,转义作 为宾语的名词―不是‖,表―错误、过失‖之义。这样就不漏痕迹地截断和转移了栾 12 平的话题,变被动为主动:例(2)中,―稽‖、―机‖暗音―鸡‖音。―稽‖、―机‖关 句面之义,―鸡‖乃关句里之义,生动地勾勒出富田主变色龙的形象。 1.4.1.2. 构词性谐音 构词性谐音,指以谐音创造出新词语的词汇现象,它同时具有修辞性谐音 的表达效果。用谐音方法创造的词语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熟语 一部分熟语是利用谐音方法构成的。例如:半吊子和二百五(明清五百 个铜板为一封,又叫一吊。二百五十个就是半封,―封‖和―疯‖谐音,于是―二百 五‖和―半吊子‖就成了骂人的话);马大嫂(上海话―买、汰、烧‖的谐音)、气 管炎(―妻管严‖的谐音)等。其中,采用谐音手法构造的歇后语尤为多,例如: 腊月里的萝卜 — 冻(动)了心,纸糊的琵琶 — 弹(谈)不得,没牙的徒弟 — 无齿(耻)之徒,等等。 (二)外来词 引进外语词语的时候,有一种 ―增义音译法‖,指的是:音译外语词而得 到的汉字,不仅是单纯表音的符号,往往还兼有表示意义的功能,而且有时候的意 义并不是外来词语原先有的。例如一种饮料―Spirit‖,翻译为―雪碧‖,―雪‖和―碧‖ 二字复合而得到的清纯且令人爽心的惬意味儿,是英文原词所没有的。还有, 可口可乐—Coca-Cola,奔驰—Bens,四通—Stone,标志—Peugeot,登喜路— Donhill 等,也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类似的修辞效果。有时,利用谐音的方式,故 意寻找字面上可望文生义的特殊的汉字,使得由此产生的字面意思和原有词语 的意思毫不相干,从而使外来词语获得游戏逗笑的临时含义,例如:迪斯科— 踢死狗,洛杉矶—落山鸡,俄亥俄—饿还饿,Cancer—砍杀尔,husband—黑漆 板凳,等等。 (三)地名、人名 13 对粗俗地名采用谐音改造,是地名规范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例如,台湾 省把―鸡笼‖改为―基隆‖,把―牛屎崎‖改为―御使里‖,把―番婆里‖改成―番桃里‖等; 北京把―屎壳郎胡同‖、―闷葫芦胡同‖、―东江米巷‖分别改名为―时刻亮胡同‖、 ―蒙福禄胡同‖、―东交民巷‖等。这些都是地名谐音改造成功的例证,为社会语言 学家津津乐道。人名谐音,多隐含着某些意义,如―周立波‖的名字―立波‖,就是 谐英语单词―Liberty‖(自由)之音。 (四)新词新语 有些情况下,新词新语的产生也与谐音有关。考察近期出现的新词新语 (当然,有些单位算不算规范的新词新语,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字—字相谐的 如―霉女‖(美女)―菌男‖(俊男),―大虾‖(大侠),―酱紫‖(这样子),―切‖ (谐―去‖音,表示对事物的不屑一顾);数—字相谐的如―8 错‖(不错)―880、 770‖(抱抱你,亲亲你),―1.14‖(一点意思),―55555‖(哭的声音);外语 字母谐音的如―O(呕),我想吐‖和―你才放 P(屁)呢‖都为英汉相谐。 1.4.2.谐音的文化分类 按其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谐音词语可分为三类祈福谐音词语,避讳谐音词 语,趣意谐音词语。 1.4.2.1 祈福谐音 祈福谐音,就是为了满足求吉避凶的心理要求,利用某种可以比喻吉利的 事物或行为的词语,是语言表达与心理希求的语词同音。谐音祈福,作为一种 普通的风俗现象存在于汉民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民间普遍流传着讨口彩的习俗,口彩,就是吉利话。汉人旧式婚礼,新娘 入门后,要撩起长袍,从冒着火苗的火盆上迈过去。取―火‖之谐音,寓往后日子 红红火火、旺旺腾腾。再往前,要跨过一马鞍,然后咬一苹果,图个―平平安安‖。 民间祭祀习俗亦充满着谐音,如以下几种祭品不可少鱼,谐―余‖,图吉庆有余苹 果,谐―平‖,图家人平安芫萎,谐―延岁‖,喻延岁长寿丸子,以其状为圆形谐 ―团圆‖之―圆‖,象征合家团圆南方还须有发菜,谐音―发财‖。馈送礼品,亦有讲 14 究。如送石榴或绘有石榴的器物,是很受欢迎的,石榴多子儿,―子儿‖谐―子女‖ 的―子‖,以图多子多福,送桔子,最好是福桔,谐―吉利幸福‖。 绘画、建筑物里的谐音,也多是汉民族祝求吉祥意识的反映。正如吕叔湘 先生所说―画两条鱼‖,表示―吉庆有余‖,画两个喜鹊立在梅树枝头,表示―喜上 眉梢‖,画五个蝙蝠表示―五福临门‖,画三只羊表示―三阳开泰‖,等等。 1.4.2.2. 避讳谐音 祈福谐音的反面,即避讳谐音—不准出现的谐音,是为了躲避因语音相同 或相近而造成的意义上的联想。 避讳谐音自古有之。如汉文帝名刘恒,于是与―恒‖音同的字都得改,乃至 神话传说中月亮里的―女亘娥‖都得改名为―嫦娥‖,并一直流传下来。唐代大诗人 李贺,父名晋肃,―晋‖及与之同音的字,如―进‖都成了他的家讳,―进士‖一词中 有―进‖,不得用,因此李贺终生不能考进士。 生活中因谐音而避讳的例子俯拾皆是。避讳多是迷信思想的反映。如赌博 的人讳言―书‖,因为―书‖同―输‖同音,船夫忌言―陈‖姓,因―陈‖与―沉‖同音等。 1.4.2.3. 趣意谐音 趣意谐音,即诙谐幽默的谐音,大都具有讽喻色彩。旧社会,多用来发泄 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今天,多用以讽刺不良现象。 解放前,老百姓管国民党的中央军叫―遭殃军‖,他们所到之处,老百姓就 遭了殃。官方称―民国万岁‖,老百姓戏称―民国万税‖,国民党税多,老百姓吃不 消。蒋介石发行金元券之前,上海流行―有条有理‖,―无法无天‖― 条‖谐―金条‖之 ―条‖,―法‖谐―法币‖之―法‖。这些谐音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近些年,大学生中流传着毕业后不去―新西兰‖的话。这是把―新疆‖、―西 藏‖、―兰州‖三个西部城市的名字各取头一个字,谐音为一个国家名,也可算是 趣意谐音之一例。 15 1.4.3.谐音的性质分类 汉语中的谐音现象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被谐的原字原音,另一部分 是相谐后产生的读音及写成的字。我们姑且把第一部分叫做―本体‖,第二部分叫 做―谐体‖。谐音的形成过程就是由本体向谐体转化的过程。按本体和谐体性质的 不同,可以将谐音分为汉字与汉字的谐音、汉字与数字的谐音、数字与外语词 的谐音三种情况。 1.4.3.1. 汉字与汉字的谐音 汉语中存在大量同音、近音字,使得汉字与汉字的谐音成为最频繁的语言 修辞现象。有的是同形相谐,如:某丰胸产品广告:做女人―挺‖好,以副词―挺‖ 谐形容词―挺‖,表示―凸出‖之意,再比如某抽油烟机广告:―机‖不可失,以―机 会‖之―机‖谐―抽油烟机‖之 ―机‖;更多的是异形相谐,如:妹妹一美眉,物美价 廉—屋美价廉(某房地产广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大石化小、小石化了 (某排石胶囊广告)。 1.4.3.2.汉字与数字的谐音 数字多应用在数学领域,意义单一古板。但是,这些表面看起来单调的数 字一经谐音取义,便会衍生出无限妙趣,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而且,随 着网络在中国的普及,数字谐音现象有了很大的发展。从目前人们的使用情况 看,0~9 这十个基本数字都有它的谐音字,而且产生了一数多谐的现象。如―6‖ 在―6120‖(懒得理你)中谐―懒‖音,在―6785753‖(老地方不见不散)中谐―老‖ 音,在―6868‖(溜吧溜吧)中谐―溜‖音,在―678‖(对不起)中谐―对‖音,在―68‖ (拉倒)中谐音乐简谱的―拉‖音。 1.4.3.3. 外语词与数字的谐音 义阿拉伯数字谐外榆次,这是近些年才出现的语音现象。主要见诸于网络 语言中。如:―39‖谐―Thank you‖― 79‖谐 ―Kiss‖,又谐―Cheese‖;―88‖谐―Baby‖; ―80‖谐―Bus‖,―90‖谐―Juice‖。 1.4.4.同音谐音与近音谐音 按谐体和本体的语音关系,可以分为同音相谐和近音相谐两类。
- Xem thêm -

Tài liệu liên quan